转载请注明来源 甘肃交通广播(记者 杨晶宇 刘露 艾静 欣忆 周伟妮)

很多人都说不到西北,不知天地之辽阔;不到敦煌,不知西域之精彩。对于敦煌,很多人都是只闻其名,却未曾踏足过这片土地。


【资料图】

4月23日,“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全国融媒体记者走进“第11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大型采访活动在甘肃敦煌启动,全国30余家媒体60余名记者站在丝绸之路的黄金点上,真正切身感受到了敦煌的魅力。

敦 大地也

煌 繁盛也

苍茫戈壁 大漠西风

敦煌经过几千年沉淀

每一寸土地

都流淌着历史的声音

月牙泉:距今12万年

形成于距今约12万年前的第四纪全新世的敦煌月牙泉,一直以自然形态存在。因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环抱之中,形似月牙并兼具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淡水泉湖特征,成为世界瞩目的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地质遗迹,也是敦煌地下水生态“晴雨表”。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服务中心资源保护所主任 李海江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服务中心资源保护所主任李海江: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约为28.20亩,水源为高出月牙泉水位海拔约40-60余米的党河,沿党河河道的地下水自然渗漏到月牙泉,所以党河丰沛的地下水潜流不断渗漏到月牙泉决定了月牙泉不竭不枯,永不干涸。为了保护好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和正常水位,敦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除了对月牙泉及周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外,调整农业用水产业结构和节约用水并举、禁止开采地下水、定期清除月牙泉生态恢复补水治理工程沉积淤泥、增加党河流域水资源供水量、确保党河河道长时间流水等措施,展现出月牙泉水草丰盛,鱼翔浅底美景。

莫高窟:距今1600多年

当面对河西走廊璀璨的星空

人们会被历史带来的回响深深震撼

1600多年前

在险峻的石壁上

人们开凿石窟、建造佛像

莫高窟是这个世界上奇迹般的艺术存在

这些来自民间艺术绽放的辉煌吸引着世界各地万千游客的到来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游客服务科科长 柴爱玲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游客服务科科长柴爱玲:今年以来,莫高窟的游客接待形势同全国的总体旅游接待形势一样喜人,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从数据上看,今年1月、3月、4月这几个月,游客增幅相比2019年超过50%。截至目前,莫高窟总共接待游客达到16.3万,相比2019年涨了46%,相比2022年增长700%,

从目前门票预售情况来看,4月30日、5月1日和5月2日这三天,莫高窟每天6000人限额的正常门票已经售罄。为了应对五一大客流,满足更多游客的参观需求,4月20日起,莫高窟启动12000张应急门票的预售,游客可以在莫高窟预约网小程序预约买票,因为莫高窟门票是提前一个月预售,提醒大家提早预约,正常票可以看8个洞窟,欣赏两部数字电影;应急票只能看4个洞窟。

莫高窟里的每一处文物都令人震撼

那些神奇的东方微笑

那些塑像佛祖身上仿佛吹一下就能飘起来的袈裟

还有藏经洞里可惜又无奈的故事

那都是一千多年前画师和使者们的信仰和希望

千年之后莫高窟里的遗憾和残缺

正在努力抵抗时间回归原位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安慧莉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安慧莉:敦煌研究院现在已形成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敦煌石窟数字化工作方法和海量的数字化成果,已完成敦煌石窟289个洞窟数字化采集工作,162个洞窟的数字化图像处理工作等,石窟数字化技术和培训已经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尤其是“数字敦煌”资源库的上线,可以让全球的人免费共享敦煌石窟30个精品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人类文明的宝库,在科技的加持下,真正实现了永远保存。日前,数字藏经洞的正式上线,更可以让大家“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在窟内可以操纵视角自由探索、放大细节,直观地感受和了解敦煌文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敦煌的辉煌与震撼

文字难以诠释

参加采访活动记者们

也难掩自己对于敦煌的热爱

上海电视台记者毛睿说,鸣沙山月牙泉给他的感受就是特别震撼,身临其境感受到大漠的风光,滑沙很刺激。另外,感受到的就是游客的热情,不管是参观也好,拍照也好,骑骆驼也好,大家都很热情。

广东经视记者陈炯如说,莫高窟充满了历史的痕迹,这是沉淀下来的结果,现场看更加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