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枳壳,中药名,枳壳的功效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枳壳的功效吧。
2、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资料图)
3、 《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4、 《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5、 《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6、 《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7、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8、 《纲目》:治里急后重。
9、 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
10、 治伤寒呃噫:枳壳25克(去穰,麸炒黄),木香5克。上细末。每服5克,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11、 治大便下血:枳壳10克,乌梅肉15克,川黄连2.5克。共研细末,饭前开水冲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12、 治直肠脱垂:十岁以下小儿,每日用枳壳50克,甘草5~15克。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壳50~100克,升麻15克,炙甘草10~20克,台参、生黄芪,据身体强弱,适当增减,水煎分二次服。(《山东医刊》(11):9,1962)
13、 治子宫脱垂:一枳壳25克,蓖麻根25克。水煎兑鸡汤服,每日二次。二枳壳25克,升麻5克。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4、 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塑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枳壳(去穰,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2.5克,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点下;日三服。(《小儿痘疹方论》不惊丸)
15、 ①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
16、 ②治伤寒呃噫:枳壳25克(去穰,麸炒黄),木香5克。上细末。每服5克,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17、 ③顺气止痢:甘草(炙)30克,枳壳(炒)120克。上为细末。每服5克,空心沸汤点服。(《婴童百问》宽肠枳壳散)
18、 ④治远年近日肠风下血不止:枳壳(烧成黑灰存性,为细末)25克,羊胫炭(为细末)15克。和令匀,用米饮一中盏,调下,空心腹,再服见效。(《博济方》乌金散)
19、 ⑤治大便下血:枳壳10克,乌梅肉15克,川黄连2.5克。共研细末,饭前开水冲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20、 ⑥治直肠脱垂:十岁以下小儿,每日用枳壳50克,甘草5~15克。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壳50~100克,升麻15克,炙甘草10~20克,台参、生黄芪,据身体强弱,适当增减,水煎分二次服。(《山东医刊》(11):9,1962)
21、 ⑦治产后生肠不收:枳壳100克。去穰煎汤,温浸良久即入。(《经验方》)
22、 ⑧治子宫脱垂:一枳壳25克,蓖麻根25克。水煎兑鸡汤服,每日二次。二枳壳25克,升麻5克。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23、 ⑨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塑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枳壳(去穰,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2.5克,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点下;日三服。(《小儿痘疹方论》不惊丸)
24、 ⑩治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穰)、甘草各5克。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25、 ⑾治风疹痒不止:枳壳150克,麸炒微黄,去瓤为末。每服10克,非时,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服。(《经验后方》)
26、 ⑿治牙齿疼痛:枳壳浸酒含漱。(《圣惠方》)
27、 ⒀治小儿软疖:次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疤痕也。(《世医得效方》)
28、 ⒁清肺化痰丸:成份:胆南星(砂炒)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炒)60g,枳壳(炒)60g,黄芩(酒炙)60g,川贝母30g,麻黄(炙)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瓜蒌子60g,陈皮60g,莱菔子(炒)30g,款冬花(炙)30g,茯苓60g,甘草30g。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
29、 枳壳: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
30、 麸炒枳壳:取枳壳片,照麸炒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炒至色变深。
31、 脾胃虚弱及孕妇幼儿慎服。
32、 《本草经琬》: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33、 《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34、 《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35、 相同点:
36、 枳壳、枳实均味苦、酸,性微寒,为破气药,有破气消积,化痰消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实证。
37、 不同点:
38、 枳实为未成熟果实,形小皮厚,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本草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39、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40、 临床上,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