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资料图片)
水
当春乃发生。
好
雨
知
时
节
,
【传统文化润童心|一班一节气】之雨水
二/十/四/节/气/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含天文、气象、农业生产等自然规律,以及饮食、健康等生活常识。为让幼儿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节气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第三幼儿园以24个班级为阵地,贯穿全年开展“传统文化润童心 一班一节气”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立春已过,
天渐渐变暖,
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的细雨
正向我们走来,
这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开始,万物开始萌动,
禾苗有了雨水的滋润而生长,
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开始逐渐加快。
“知雨水”之习俗篇
习俗一: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的成色,因为“花”与“发”同音,有发财的预兆,人们用占稻色来祈求天地合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习俗二:回娘家
民间有雨水节回娘家的风俗。到了雨水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习俗三:拉保保
古时人们为了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就在雨水日这天给孩子找个干爹,希望借助干爹的夫妻将孩子养大,传承到现在就叫“拉保保”。寓意为“雨露滋润易生长”。
“知雨水”之气候篇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一候,獭祭鱼丨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捕捉到鱼之后将鱼排列在岸边展示,要先祭拜一番后才享用。
二候,鸿雁来丨到了雨水,南方天气变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气候的变幻而往来。
三候,草木萌丨雨水时节过几日,“草木萌动”,雨媚风娇中,莺飞草长了。
“知雨水”之诗词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享雨水”之饮食篇
雨水养生初春乍暖还寒,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及较大的温差,很容易对小朋友们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雨水节气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春捂防寒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由于皮肤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2.注意补水
雨水节气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平时小朋友要多喝水,尽量选择喝温水。
3.多加锻炼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冰雪融化,春风拂面,小朋友们要多做做操,拍拍球,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免于病毒的侵害与感染,多呼吸新鲜空气。
4.饮食调理
古代名医曾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保养脾脏。红枣、蜂蜜、春芽、韭菜、菠菜、豌豆苗、南瓜、春笋等都是春季养脾佳品。
“享雨水”之活动篇
一、发现苗、芽
雨水节气之后,很多苗、芽都悄悄破土而出,草木开始萌动。小朋友们兴奋地走到户外,一起寻找苗、芽的身影。
二、照顾植物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适宜的降水对植物来说有着重要意义,雨水节气,照料好绿芽,为班级增添春的气息。
三、手工制作
快跟我们的小朋友们一起来进行与雨水节气有关的手工作品吧!
四、阅读故事
24节气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雨水节气里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和雨、和雨水节气有关的绘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天气的变化,期待春天的到来。
霏霏细雨,润泽天地。春天正带着对万物的爱意,温柔地临近。雨水,饱含着生的希望,也督促着人们开启新的一年。春雨至,万物生,雨水润泽万物,大地回暖,天地间一派开春气象,让我们去拥抱这美妙的春天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扫码关注我们 ★
润泽心灵 承载幸福
文字撰写 | 陈 萌
图片、视频提供| 大二班幼儿及教师
微信编辑 | 王若竹
审 核 | 于秀霞 闫富利